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   )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从X地到P地经过(   )

A.东、西两半球 B.西半球 C.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是区域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P在X的偏东方向,P点比X的纬度低,P点在X点的偏南方向,所以,P点在X点的东南方向。

2.图示区域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P地经度为5°E,X点经度为25°W,两地中间跨过了20°W经线,所以,经过了东、西半球。

考点:经纬网图的判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铁岭市高三上期初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

(4)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W,40N)起飞,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3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13时04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3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N′,136°W) B.(23°26′S,100°E)

C.(23°26′N,104°E) D.(23°26′S,136°W)

2.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1.该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  )

A.基塘农业B.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D.河谷农业

2.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国家政策扶持B.游牧地点迁徙

C.水、热条件适中D.光照条件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晋江市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09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技术 B.交通 C.政策 D.环境

2.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

A.硬件制造 B.品牌营销 C.信息传输 D.软件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晋江市高三综合测试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77°07’E,80°25’S)正式开站。据此回答11~12题。

1.当天昆仑站正午时,若从昆仑站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昼夜分布情况与下面四图大致相符

的是( )

 

 

2.当昆仑站正午时,家住福州(119°E,26°N)的小明观察到太阳方位与右图大致相符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平阳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6分)高

(2)分析C附近海域多雾的自然原因。(4分)

(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2010年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雪上项目安排在温哥华以北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胜地山城惠斯勒。试从地理角度说明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4分

(4)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富阳市高三第八次质检(3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题。

 

 

1.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十一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题。

项目

气候区

年平均

1月平均

7月平均

平均热岛效应

亚热带

0.24 ℃

0.14 ℃

0.39 ℃

温带

0.54 ℃

0.80 ℃

0.25 ℃

高原区

1.03 ℃

1.70 ℃

0.45 ℃

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

亚热带

15.38%

15.38%

23.08%

温带

25%

33.33%

0.0%

高原区

50%

75%

50%

 

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