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变质作用 ②侵蚀作用 ③内力作用 ④外力作用 ⑤固结成岩作用
A.
 
,B.
 
,C.
 
,D.
 

E.
 

(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
 

大兴安岭: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此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2)此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3)此题考查变质作用和冰川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所以变质作用是属于内力作用.冰川作用是外力作用,所以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4)此题考查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青藏高原的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大兴安岭起伏和缓,证明存在外力的侵蚀作用.
解答: 解:(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所以图中的A. ④,B. ③,C. ②或⑤,D. ①,E. ⑤或②.
(2)崇明岛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其堆积物是从上游经流水侵蚀、搬运而来的.
(3)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所以变质作用是属于内力作用.冰川作用是外力作用,所以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4)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青藏高原的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大兴安岭起伏和缓,证明存在外力的侵蚀作用.
故答案为:
(1)④③②或⑤①⑤或②
(2)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 流水堆积
(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太阳辐射能
(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 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丁地的日出时刻是(  )
A、3时B、6时C、9时D、15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图2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其迎风坡是
 
(缓坡或陡坡),此类地貌类型可能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3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4)图4中②处是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这种地形在
 
地区常见.a处的地质构造为
 
,b处的地质构造为
 
.若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从以下四项中选择填空:井喷事故、瓦斯爆炸、透水事故、地层塌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褶皱构造与地貌图回答:

(1)图中地质构造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乙处地貌是:
 
,成因:
 
甲处的地貌是:
 
,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属于
 

(2)以下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3)从地质构造看,B处属于
 
.其中A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4)如果在该地区的A、B、C三处打井,有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或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贵州高原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特征.
材料二:贵州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量低,交通不便.人口分布不均,存在着“地广而嫌狭,人稀而患挤”的矛盾.
材料三:人口调和指数是表示一个地区人口与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协调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T=
Di
D0
.其中,T表示人口调和指数,Di表示承载人口密度,D0表示现实人口密度.
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协调的.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处于过剩状态,不存在人口压力.当T<1,说明人口处于不足状态,已构成人口压力.人口调和指数又分为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

[注:图例中由A至E,人口调和指数由大到小.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县(市)数.]
(1)分析贵州省“地无三里平”的成因.
(2)说明贵州省经济人口调和指数的分布特征.
(3)贵阳市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处于E类地区,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反处于A类地区,分析其中的原因.
(4)为了使贵州省人口调和指数向理想的方向转化,请提出该地区发展的方向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京时间2001年8月18日、26日、9月24日,太阳先后3次出现特大耀斑活动,据此回答1~2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地质考察队的大致位置应该在(  )
A、滇B、桂C、粤D、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