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工厂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条件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生产系统(下图所示)。例如,近年来,日本S企业将电子产业闲置的厂房改为植物工厂,种植无菌蔬菜和水果。完成下列各题。
1.S企业将本土闲置厂房改为植物工厂可以( )
A.增加耕地面积 B.节省占地费用
C.发展计算机产业 D.避免环境污染
2.S企业选择在西亚的阿联酋建设草莓植物工厂,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当地电子技术水平高 B.当地资金雄厚
C.当地气候适宜 D.草莓不便长途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北半球寒流 B. 北半球暖流
C. 南半球寒流 D. 南半球暖流
2.
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 形成著名的渔场
C. 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福建省(鼓山校区)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02-2010年我国某地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产业升级和转移
C.城市高速交通的发展 D.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
2.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东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福建省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5°)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动路线图的是( )
A.摩尔曼斯克 | B.伦敦 | C.南极中山站 | D.北京 |
(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___(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______(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福建省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11月7日紫金山天文台传来消息,一颗代号为“2005YU55”的小行星于2011年11月8日靠近地球。2011年有10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据此完成下题。
1.小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最可能是( )
2.被命名的小行星位于( )
A.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B.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C.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D.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福建省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估算图中丙沉积区面积约:
A.800平方千米 B.4万平方千米 C.5000平方千米 D.2万平方千米
2.图中甲、乙、丙、丁四沉积区中最早出现城市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周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 )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温度下降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土壤分布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寒带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文科综合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