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
A.纽约 B.上海 C.鞍山 D.巴西利亚
4.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带
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D.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C
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图“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城市密集地区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中低纬度的________和平原地区,而高纬度地区的________地区,气候干旱的________地区和湿热的________地区,城市很少。
(3)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是一致的。
(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想向外延伸,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当今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28分)
材料一:根据西方石油公司估计,下图区域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主要供应地之一。下图是某湖泊沿岸示意图。
材料二: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中国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数据表(单位:亿吨)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原油生产量 | 1.65 | 1.69 | 1.69 | 1.75 | 1.81 | 1.84 | 1.86 | 1.90 | 1.894 |
石油消费量 | 2.28 | 2.24 | 2.70 | 3.00 | 3.25 | 3.50 | 3.66 | 3.60 | 4.08 |
(1)根据材料描述图中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2)根据材料比较图中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的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图中甲城市的主要工业地域类型属 指向型;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0分)
(4)指出2001—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了维护我国石油安全,你认为有哪些可行的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