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B、8时
C、18时D、20时
考点: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专题: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纬线和晨昏线的理解能力以及地方时的计算,只有建立正确的地球空间模型方可正确答题.首先由题意将信息转化到图中,建立空间模型,此题则迎刃而解.根据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不断移动的,且移动范围在极圈到极点之间.据题意可知,M点位于晨昏线中的纬线最大点,即可判断M点的纬度范围在66°34′N-90°N.M点所在经线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北京时间.
解答: 解:图示区域为夏半年,北极地区发生极昼,则M点所在经线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点,同时也是Q、R的中间经线.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M点所在的经线为0°经线,北京时间对应的经度是120°E,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8点.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纬线和晨昏线的理解能力以及地方时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形成原因是
 

(3)图中C处盛行
 
季风,形成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5时B、15时
C、9时D、19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3~24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