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右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与人口密度呈(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西部负相关,东部正相关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有人口扩容的能力
②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③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是主流 ④东部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会加快其经济发展,没有负面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为1和n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n条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
【2】
【3】
A. 自然带E→F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气温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B. 自然带A→B→C→D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G处荒漠成因主要是地处内陆
D. ②洋流是由西风带吹拂而形成的,是暖流性质的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II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图甲)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示地区( )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2】关于图甲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 B.b<c
C.b<d D.c>d
【3】图乙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
A.a以内的区域 B.ab间的区域
C.bc间的区域 D.c以外的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是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
D.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图[人口负担系数为(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和图乙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0年的前1O年和后1O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
A.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数减少
B.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增加
C.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
D.60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
【2】200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减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少,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防治害虫最突出的优点是( )
A.作物增产幅度大
B.保持生物多样性
C.不污染环境
D.降低生产成本
【2】防治害虫是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既能体现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
A.处方农业 B.有机农业
C.节水农业 D.精确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