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某城镇计划建一座大型水泥厂,比较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
A.建在城镇西北 B.建在城镇东北
C.建在城镇中心 D.建在城镇西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南南阳市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B.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
2.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
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
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
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鹰潭高一下期末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煤炭工业 B.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
C.电子工业 D.服装工业
2.若现阶段我国大量生产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
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减轻耕地压力 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宜春奉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下列各题。
1.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
A. 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 劳动力导向型
2.导致列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 B. 降低生产成本
C.政府的行政规划 D.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是历史悠久的城区,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⑴ 分析甲城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⑵ 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⑶ A、B是连接甲、丁两地的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 条较合理?为什么?
⑷ 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小麦带的序号是( )
A.②B.③C.④D.⑥
2.⑤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 B.无霜期长
C.土地肥沃D.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或乡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功能主要由生产、流通、服务等产业部门来执行。这些部门要维持下去,必须赚得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它的各项经营开支。我们把这种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若甲、乙、丙均处在平原地区,且人口密度甲>乙>丙,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3月6日我国海关公布的数字表明,2011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31万吨,我国已经成为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越南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A.黑土肥沃,雨热同期
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市场需求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劳动力充足
2.如要减少稻米进口,需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下列生产措施较合理的是( )
A.大面积的开垦耕地
B.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C.改变经营方式,扩大农场规模
D.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