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5.读图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和图2“地气系统能量转换图”,回答问题.

(1)将图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曲线所表达的含义及其变化状况用语言描述出来.简述对流层这种曲线状况的成因.
(2)太阳辐射在地表和大气组成的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稳定.图2表示地气系统能量转换的过程,描述该过程.
(3)全球变暖对地气系统能量的转换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分析 (1)图中横坐标代表温度,纵坐标代表高度,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四个层次判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2)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3)温室气体增多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解答 解:(1)读图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热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急剧升高.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
(2)太阳辐射在地表和大气组成的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稳定.图2表示地气系统能量转换的过程,该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依次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3)全球变暖对地气系统能量的转换产生的影响为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即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表增温,也打破了地气系统能量平衡.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故答案为:(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热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急剧升高.    成因:对流层近地面的大气层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热量通过传导、对流等形式向上传递,靠近地面气温高,向上气温递减.
(2)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散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几乎被削弱了一半.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也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等对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地表长波辐射的75%~90%都被近地面的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近地面的大气增温后,同样以电磁波的方式释放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则反向射向地面,即大气逆辐射.
(3)全球变暖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即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表增温,也打破了地气系统能量平衡. 海平面上升及其带来的灾难;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及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迫使世界各地改变农牧业结构;加剧自然灾害的强度和频度;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变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湖北省沙市中学某“地球小博士”课外活动小组,3月21日前后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沙市中学的经纬度.该小组的实践探究过程如下:

①晴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竖立标杆,并测量标杆在地上部分的长度(设为b).
②以标杆所插点(O点)为圆心,于上午9时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长的半圆.
③当上午标杆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标杆的影端又落在圆周上时,再标记为B点;将A、B两点连成直线,取其中点C,将中点与圆心连成直线OC.
④第二天,当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记下此时刻的北京时间(设为T,单位:小时),并测量此时的杆影长度(设为a). 附:三角函数公式:如果tanH=b/a,则H=arctan (b/a)
根据上述活动中测得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这一测定任务的主要工具有手表、直尺等.
(2)写出计算当地经度的表达式:当地经度=120°-(T-12)×15°.
(3)写出计算当地纬度的表达式:当地纬度=90°-arctan(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B.地壳抬升和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根据等高线判断,图中四处居民点中,最容易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读美国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今天,当年曾经反对这一工程计划的很多人,也为这一工程而自豪了.
(1)美国有庞大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相比南北向铁路,美国东西向的铁路修路成本很高.试分析其原因.东西向距离长,有多种气候条件,尤其是北部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东西向要遇到多种地形,尤其要经过几座大山脉和大河,地质条件复杂,需要修建桥梁、和隧道;多地质灾害,建造的工程量大、难度大
(2)分析美国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气候温凉;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不给分),利于牧草生长.人文:邻近大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玉米带,饲料来源丰富);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3)约塞米蒂(优境美地)国家公园有冰川刨蚀地面形成的花岗岩“浮雕”等冰川地貌.冰川刨蚀属于侵蚀作用,其形成的冰川地貌还有冰斗、冰蚀湖等.
(4)为什么说加利福尼亚一带是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大地震“潜伏”地区?加州位于美国南部,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有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断层;该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发地震
(5)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其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施北水南调,改变了南加州缺水的自然条件,使得加州三个产业全面发展.加州成为灌溉面积第一、粮食产量最高的大州;使得加州的人口迅速增加,成为美国新兴的工业地区,促使美国的工业从冷冻的东北分散到阳光的南方.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减少径流(洪水)的白白浪费(调节了径流,节约水资源);使得南方有了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保证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不利影响:北水南调改变了径流方向,可能使原入海河道的水量减少,造成海水入侵;建调水河道途径地区比较干旱,调水灌溉后蒸发量,土壤易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环形山密布,其形成原因是陨星撞击形成和火山爆发形成.
(2)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1中C位置(字母),月相的名称为上弦月.
(3)“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客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又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诗人白居易出发时,月球运行到图1中的C位置(字母).诗人旅途中大约用了3个月.诗中“晓随残月行”中的月相称为峨嵋月,此时应该出现在图2中的AB段.(字母)
(4)2009年7月22日上午10点4分前后发生日全食,日全食出现的条件是太阳地球月球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日出现的潮汐为大潮,其成因是日地月大致一线,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图中甲地的用地类型选择及原因正确的是(  )
A.住宅购买生活用品方便B.住宅交通便捷,方便上班
C.商业交通便捷,便于货物运输D.商业城市中心位置利于吸引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
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