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问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
A.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B.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C.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D.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2.流动人口增加所显示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
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
D.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题。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小题。
1.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两组材料,完成第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表为“两次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表”。
|
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以上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22.89% |
70.15% |
6.96%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16.60% |
74.57% |
8.87% |
材料二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右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图(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3.材料二图中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4.“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甘肃省嘉峪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