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枣庄地处山东省南部,煤炭年产量在1 000万吨左右,其东部煤田现已日渐枯竭,环境质量也逐渐变差。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部门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

材料二:枣庄及其附近地区图。

(1)结合材料,说明枣庄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论,请你为枣庄市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2.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320毫米)由于长期耕作,缺乏管理,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图中a为田纳西河)。

材料三: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规划图。

(1)据气候资料图概括N城市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该流域为美国著名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布局该类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5)全面实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规划》后,带来哪些综合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是世界荒漠化问题突出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各题。

1.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决定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3 区域发展差异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上海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相约乘船沿长江从上海到重庆,感受长江的自然魅力,分析东、西经济发展差异,了解规划中的沪渝沿江铁路。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材料。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沪渝沿江铁路,起自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重庆七个省市,全长2 116千米。

材料二:2008年我国部分省市经济数据统计表。

上海

江苏

安徽

江西

湖北

四川

重庆

GDP

(亿元)

13 698

30 024

8 116

5 293

10 600

11 025

5 098

人均

GDP(元)

95 049

36 241

11 780

12 504

15 104

11 008

16 014

(1)沪渝沿江铁路经过的省市中,属于东、中、西经济带的各有几个?(  )

A.2,3,2B.1,3,3

C.3,2,2D.2,2,3

(2)结合材料二,说明沿江铁路沿线的东、中、西经济差异及原因。

西部

中部

东部

经济差异

较发达

原因分析

(3)(多选)长江流域内部差异明显,下列关于其区域合作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作用,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B.能够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的优势,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

C.能够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承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D.能够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

C.C—A—B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地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的三种主要影响是:

(2)乙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

(3)根据材料二,分析E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5学年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描述该日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