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D.洋流
小题2: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势高B.气温低
C.降水少D.冻土分布广

小题1:D
小题2:B

试题分析:
小题1:结合图示四极特征和我国的气候特征分布,判断高寒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干寒位于西北地区,由于位于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大陆性强;湿寒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且位于季风区;湿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故洋流对四极的形成关系不大。
小题2:见上题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是少数民族。结合所学回答题:
小题1: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是(   )
A.东北、东南、西北B.华北、西北、西南
C.东北、华北、华东D.西南、西北、东北
小题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B.回族
C.苗族D.满族
小题3:下列几个主要少数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相匹配的是(   )
A.傣族——河南B.哈萨克族——山东
C.白族——云南D.满族——山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明长城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砌成,内部夯土。据此回答题。

小题1:长城没有跨越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2: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原因是
A.东半段是平原,西半段是戈壁B.东半段降水多,西半段降水少
C.东半段人口少,西半段人口多D.东半段地势平坦,西半段地势起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答题。
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 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烧煤、石油,排放 CO2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
小题3: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 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已加人 WTO ,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河流属于两洋水系、气候可受两类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下游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e、f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
(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为主,f地以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
b地以__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_为主;
d地以____________为主,g地以__________为主。
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 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  
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3 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演变
年份
湖泊面积(km2)
容积(亿m3)
1949年
4 350
293
1954年
3 915
268
1958年
3 141
228
1971年
2 820
188
1977年
2 740
178
1984年
2 691
174
1995年
2 625
167
1997年
2 145
150
小题1: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资料,确定了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几个原因,其中最合理的有(   )
①泥沙淤积  ②南水北调  ③气候变暖  ④围湖造田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小题2:该研究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改变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重点在四水流域进行水土保持
②在长江下游植树造林
③退耕还湖
④疏浚河道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是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

对该剖面经过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山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因而森林分布广
B.乙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大
C.甲地南侧由于深居内陆,夏季风不易到达
D.丙山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