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小题2: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考查水资源和合理利用。
小题1: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小题2: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选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题。
小题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    )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
小题2: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太大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D.气象预警滞后
小题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B.b 增加
C.c 减少D.d 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夏季,我国频频遭遇城市内涝的窘境。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网民戏称带你去“看海”。回答问题。
小题1: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如图表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序号和地表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土地②混凝土方砖③新沥青路面④草地
B.①草地②土地③混凝土方砖④新沥青路面
C.①新沥青路面②混凝土方砖③草地④土地
D.①混凝土方砖②草地③土地④新沥青路面
小题2:很多时候,城市比周边地区降雨强度高、时间长,称为“雨岛效应”,下列关于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 ②气温高,多上升气流
③车流量大,尾气排放量大       ④多高层建筑,气流移动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9月22日为“国际无车日”。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不同交通方式能耗比较
交通方式
能耗(MJ/人·km)
小汽车
3.2~4.7
摩托车
1.8~2.8
公交车
0.3~1.4
有轨电车
0.17~0.8
轨道列车
0.05~0.11

四城市出行方式比较
小题1:四城市中,交通能耗最低的是(  )
A.伦敦B.香港C.东京D.上海
小题2:上海城市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发展轨道交通   ②减少汽车产量
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以自行车或步行替代机动车出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
A林区        B牧区      C 乡村        D 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防护带中最有可能设置( )
A.公园B.体育馆C.消防车库D.商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