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中,全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
A.光照、降水、市场、水源 B.气候、机械、地形、土壤
C.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 D.城市、交通、地形、水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图中B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该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革命,推动了全国越冬蔬菜生产的技术革命;并成功引种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①上述材料中关于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②简要分析有利的自然条件
(3)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渤海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风暴潮,C地受其影响最严重,试分析该地出现强风暴潮的原因?
(4)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广东省澄海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地理,34)
读甲、乙两河流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18世纪开始,沿乙河各国都十分重视以防治洪涝灾害为目的的河道整治,纷纷采取了建造堤防、修筑堰坝和船闸、开挖人工运河、疏浚河床淤泥等众多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改造河道。乙河流域各国十分重视水电的梯级开发。它们采取自主建造或者联合修建的方式,在干流上兴建了几十座各级梯级水电站,并已基本实现成龙配套。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沿岸各国的利益,各国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来合理地分配电能。六七十年代是乙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群众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迫使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及环保法案,并加强了监督和治理的执法力度,废水、废气和废物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入河流和大气。
(1)简述A工程对甲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乙河航运发达,是所在大洲的“黄金水道”,该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 )
①该河水流流速快,行船速度快 ②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③随着众多人工运河的开挖和河道的渠化,极大地改善了该河的航运条件
④该河夏季水量大,利于航运 ⑤沿岸各国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3)乙河有哪些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4)试分析甲、乙两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提示:从气候气候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征等角度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图20为我国某区域略图,甲地放大为三江并流示意图,乙地放大为云贵高原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读图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据甲地放大图,图示的Ⅰ、Ⅱ、Ⅲ三条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___(填序号)。(2分)
(2)据乙地放大图,分别描述云贵高原东北部贵阳和西南部昆明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气候干旱,容易出现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2.“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严重不足
B.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C.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同纬内陆地区较为温和
D.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天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当地时间6月22日8时,一架飞机从图中的a点起飞飞往北京。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飞行的最短线路方向应是 。
(2) 在答卷方框内画出自M—N的地形剖面图
(3)入海口纬度与b河相当的另一条重要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亚马逊河 C.恒河 D.雅鲁藏布江
(4)c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有
(5)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说明d河流主要水文特征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