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在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该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
A、冲移煽B、三角洲
C、峡谷D、沙丘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在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说明这附近是有岩石的,甲处西北方向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应该是山区附近,在出山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
解答: 解:A、在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说明这附近是有岩石的,甲处西北方向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应该是山区附近,在出山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故正确;
B、三角洲在入海口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峡谷.在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说明这附近是有岩石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D、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应该是流水作用,而不是风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如图),回答10~11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如果能找到化石,应该是恐龙化石
C、地表1、2地形是流动沙丘,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偏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图示海域油气资源丰富的成因不正确的是(  )
A、地质史上水生生物丰富
B、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
C、沉积盆地面积广阔
D、岩石变质作用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两处的岩层分别为(  )
A、5  6
B、7  8
C、4  5
D、6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页岩形成的年代最晚,不可能有化石
B、甲处河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C、乙处岸边河水比对岸河水浅
D、大坝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