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
(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 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 ③动物残体 ④游离氧 ⑤水分 ⑥氧气(02) ⑦二氧化碳(CO2) ⑧二氧化碳(C02) ⑨氧气(02) 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  (2)光合
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四个空格中填出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自然界中的        原有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        圈、        圈和岩石圈。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        合成        ,同时把        能转化成        ,贮藏在有机体中。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        ,从土壤中吸收        ,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在陆地上出现以后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动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动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大
D.由于动物影响环境,故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5)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是进行作用的结果,而地球上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氨和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气候B.水文C.地貌D.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
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4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4分)(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1月和 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600m~1200m高度范围内,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以500米为界,7月气温递减率高处比低处小
C.该山顶(海拔3767米)有永久冰雪
D.1月出现逆温现象
小题2: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南岭B.秦岭C.阴山D.小兴安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 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小题。

小题1: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