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6分)根据图甲、图乙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甲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指出歌谣所反映的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图甲中我国青海省和图乙中C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气候条件的差异。(10分)
(4)图甲中B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西北粮仓”,B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6分)

(1)积温由西南向东北(西向东)递增;兰州以西积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海拔高低)(6分)
(2)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地域差异明显(任答两点得4分)
(3)(10分)

(4)(6分)
过度引水灌溉,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2分);土地荒漠化加剧(2分);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2分)。

试题分析:
(1)由甲图可以看出整体上等积温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兰州以西高于周边地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地形和地势的的影响,西南部主要为山地,兰州属于黄河河谷海拔较低。
(2)由古诗“一日须携四季装”和“山下百花山上雪”可以得出该地气温日较差大,地势起伏大,垂直自然带变化显著。
(3)青海省位居内陆降水稀少,地势高,热量不足,因而种植农业多在河谷地带,属于河谷灌溉农业;由乙图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热量充足,但雨热配合不好,因而适宜发展水果园艺业。
(4)图甲中B地区是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主要的灌溉水源是冰雪融水,但是蒸发旺盛,长期的灌溉,容易造成土地的盐碱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8分)
(2)据图指出A~B沿线主要农业土地类型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37分)M县地处海西经济区,是台胞祖籍地之一,当地居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描绘了一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下图为M县略图,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钱莲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忌阳光直射,素有“药王”之称。
材料二 土楼是B地附近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粱,构架吻合紧密。

(1)描述M县的地形特征。(9分)
(2)请任举三例说明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9分)
(3)分析台商在M县投资种植金线莲的主要原因。(10分)
(4)某企业以废旧钢铁为原料发展冶炼工业,拟在A处建厂,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 理由。(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小题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
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1分)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1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在甲图中,写出山脉的名称:A                   ,B                    。(2分)
(2)在甲图中,写出平原的名称:①                  ,②                   。(2分)
(3)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熟   制
 
 
农 作 物
 
 
(4)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2分)
A.青稞和油菜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棉花                         D.甘蔗和小麦
(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2分) 
A.人均耕地面积广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                          D.单位面积产量高
(6)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因素是                                  (2分)
(7)“东北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地区
资源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面积
64%
36%
矿产资源
59%
41%
水资源
19%
81%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             不如南方。(2分)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2分)
(3)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平谷地区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平谷地区(见下图)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桃乡” ,每年都举行平谷国际桃花节、金秋采摘节。该地区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山间小盆地,独立水系,周围群山储藏着大量富钾火山岩。平谷大桃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口味最佳。桃树为落叶小乔木,夏末成熟。桃树喜光、温暖,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水湿。桃耐旱力强,在平地、山地、沙地均可栽培。

(1)描述平谷大桃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分析图中A地比B地年降水量多的原因。(4分)
(3)平谷大桃口味最佳,简析该地区发展大桃的优越的区位条件。(10分)
(4)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你认为平谷地区可以发展的相关产业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韩国交通简图(图a)(图b为图a中小方框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材料二 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1)图b中有一段铁路未画出。该段铁路应为图c①②③三条线路中的哪条?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