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和水、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导致的化学分解,它是风化作用的常见类型,其过程会消耗二氧化碳,一般在湿热地区较为明显。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陆地分布状况不同,岩石化学风化强度差异明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有学者认为,11亿年前全球陆地分布集中,8.5亿年前全球陆地分布发生分裂、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冷,两极冰川向赤道扩展其至形成“雪球”。2.8亿年前陆地的闭合导致海峡关闭,引起洋流流向变化,随之全球变冷南极冰川面积扩大。图甲、乙、丙、丁分别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大陆分布。

(1)与甲时期相比,指出乙时期陆地分布的突出特征。

(2)分析乙时期全球陆地岩石化学风化增强的原因。

(3)试从岩石化学风化的强度变化角度,推测乙时期大陆分裂后“雪球”地球形成过程。

(4)分析丁时期海峡关闭后,南极冰川面积扩大的原因。

【答案】(1)陆地分布较为分散,且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2)乙时期陆地主要分布在低纬,气温相对较高,陆地分布分散,陆地沿海面积增大,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湿热地区增多,岩石化学风化增强。

(3)乙时期大陆分裂后,岩石化学风化强度增强,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温室效应减弱,气温大幅下降,冰川面积扩大,(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增加,全球气温进一步下降)形成“雪球”。

(4)丁时期海峡关闭后,低纬度向西流动的洋流受阻,(在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的共同作用下)转而流向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暖流,洋流)向南极输送大量水汽,南极(固态)降水增加,且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冰川面积扩大。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与甲时期相比,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时期陆地分布较为分散,且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和水、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导致的化学分解,一般在湿热地区较为明显;乙时期全球陆地岩石化学风化增强的原因从陆地分布的纬度位置、气候特征来分析。“雪球”地球形成过程,是地球变冷造成的,可从化学风化增强,加剧温室气体减少的角度说明。;丁时期海峡关闭后,南极冰川面积扩大,说明降雪量多,原因要从洋流流向的角度分析,洋流影响气候的特点分析。

(1)与甲时期相比,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时期陆地分布较为分散,且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2)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和水、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导致的化学分解,一般在湿热地区较为明显;乙时期全球陆地岩石化学风化增强的原因从陆地分布的纬度位置、气候特征来分析;图示乙时期陆地主要分布在低纬,气温相对较高;陆地分布分散,陆地沿海面积增大,受海洋影响较多,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乙时期陆地的湿热地区增多,所以岩石化学风化增强。

(3)“雪球”地球形成过程,是地球变冷造成的,可从化学风化增强,加剧温室气体减少的角度说明;乙时期大陆分裂后,陆地岩石化学风化增强,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和水、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导致的化学分解,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吸收的热量减少、保温作用下降,温室效应减弱;气温大幅下降,冰川面积扩大,冰川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增加,全球气温进一步下降,形成“雪球”。

(4)由材料知,2.8亿年前陆地的闭合导致海峡关闭,引起洋流流向变化,随之全球变冷南极冰川面积扩;丁时期海峡关闭后,南极冰川面积扩大,说明降雪量多,原因要从洋流流向的角度分析,洋流影响气候的特点分析;图示丁时期海峡关闭后,低纬度向西流动的洋流受阻,在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的共同作用下,转而流向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暖流;暖湿的洋流向南极输送大量水汽,南极(固态)降水增加,且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冰川面积扩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打击索马里海盗,吉布提港逐渐成为各国军舰后勤物资补给基地。2014年8月,中国企业中标吉布提港口码头建设,一旦多功能码头建成,吉布提将成为区域航运和物流中心。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一艘军舰从吉布提港出发,以时速22节(1节=1.852千米)航行,10小时后,该军舰可能位于(

A. 16°N B. 7°N C. 10°N D. 55°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秘鲁(0°至18°S)人口、年均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亚马孙丛林地区相比,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人口聚居区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气候温和湿润

C.温度适宜、光照充足D.陆路交通便利

2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D.海水淡化

3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B.海水温度低,降水量少

C.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D.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阜阳闻集草莓大棚种植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作物光合作用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2冬季大棚打开门时,正确的空气流动情况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3夏季农民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土壤墒情通常用土壤体积含水量来衡量,合理的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保障,而饱墒(含水量>20%)和失墒(含水量<8%)都不利于作物生长。研究表明,土壤墒情受降水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下图为我国华北某耕作区年内不同时段土壤墒情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耕作区

A.甲时段土壤一类墒情历时短B.乙时段土壤三类墒情历时长

C.丙时段墒情最利于作物生长D.全年土壤出现失墒历时较长

2乙时段土壤墒情波动明显,主要是因为

A.气温回升快,蒸发变化大B.作物生长快,根系吸收强

C.夏季风影响,天气变化大D.地表覆被多,荫蔽面积广

3为使土壤具有良好墙情,春季宜

A.保留残茬B.灌溉补水C.农田深耕D.增施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题。

1】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 形成著名的渔场

C. 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A. 农村剩余劳动力 B. 高素质劳动力

C. 老城区失业人员 D. 新区失地农民

2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A. 环境质量优越 B. 依托老城区发展

C. 地价水平较低 D. 减小老城区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文回答问题。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由A地到达B地),共花了37天的时间,而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为大西洋局部地区洋流和哥伦布两次航海线路图。

(1)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试从洋流角度分析原因。

(2)非洲西北海岸与欧洲西部海岸哪里气候更加干燥?哪里气候更加湿润?从洋流角度分析其中原因。

(3)图中A、B、C、D处,哪里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请从洋流及海水整体运动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売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题。

(1)图甲中乙是______,也是构成我国黄山的主体岩石。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山于______,与黄山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填字母)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

C.武夷山 D.太湖平原

(2)图乙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作用。

(3)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

(4)2013年湖南省启动湘西喀斯特地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形成喀斯特地貌一般是____岩,图甲中_______(填数码)可表示该岩石的形成。沉积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