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是北半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8~9题。
A.夏至日昼夜长短状况 B.冬至日昼夜长短状况
C.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D.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9.此时,A、B、C、D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8~10题。
|
8.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A. A B. B C. C D. D
9.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D和A
10.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D和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根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34~36题。
34.图中(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35.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36.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0分)
图中大小圆分别代表0º和60º的太阳高度,粗弧线代表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该日当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 时 ,白昼时间长 小时。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 。
(2).该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