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走出国门,到巴西投资建厂。下图为我国各地区2000年和2010年汽车产量比较图。完成24~26题
24.对我国汽车生产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东、中部的增长量均大于西部和东北部
B.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
C.东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当地巨大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D.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增量较少是由于当地铁矿枯竭,配套工业衰退导致
25.我国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在于:
①先进的制造技术 ②良好的工业配套 ③增长的市场需求 ④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我国汽车企业到巴西投资建厂,主要的原因是:
A.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利润最大化 B.充分依靠当地的技术和廉价的海运
C.当地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当地有发展汽车工业必需的自然资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l)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l)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
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
材料二 1985~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图。根据1985年到2003年的18年来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下降型。
(1)图中属于较高水平波动型的是第 类地区,高水平稳定型的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2分)
(2)1985~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没有发生变化的省区是 ,其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3分)
(3)辽宁省属于 ,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对该省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6分)
(4)最近,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市都调低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出了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双选)( )(2分)
A 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B 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C 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D 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重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0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走出国门,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图11是2000-2010年我国四大域汽车产量的变化图,图12是巴西对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
(3)图11所示2000-2010年我国各地区汽车产量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汽车工业向_______地区集中。(4分)
(4)圣保罗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12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基础条件。(8分)
(5)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12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长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