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三个石块质量分别为5m、3m和m,放在水平桌上(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在中间石块上。下面石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中间石块与下面石块之间的摩擦因数为,上面石块与中间石块之间的摩擦因数为。试作出如下关系的图像。
(1)每个石块加速度与所施力大小;
(2)石块之间产生的每个摩擦力与所施力大小。
【答案】(1)加速度与所施力大小关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2)摩擦力与所施力大小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解析】
先整体分析,由于与地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所以当时,三个石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当力时,三个石块一起做加速运动. 与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最大加速度. 与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最大加速度为
随着力逐渐增大,加速度也逐渐增大,各个接触面都可能将发生相对滑动. 但是,在力增大过程中,与先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三个石块整体加速度为.
由此解得.
当增大到时,与之间发生了滑动,接下来将一直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而当加速度增大到时,与之间将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与石块共同加速度为.
由此解得
当增大到时,与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接下来将一直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
,;
,,;
,,,.
(1)每个石块的加速度与所施力大小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2)石块之间产生的每个摩擦力与所施力大小关系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竞赛中涉及的动力学问题,很多是在多对象(多体)、多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随着研究对象及过程的增多,必然伴随着信息量的加大,进而导致难度增大.
本题涉及多个对象间临界状态的分析及比较,如答题者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具备冷静处理多信息的能力,要在短时间内比较结果,其可能性是很小的.
对于多体问题的处理,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必须娴熟,从而提高解答的准确率与速度.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日历”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图示日期之后,北京地区________(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D.正午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3)图示日期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后,该地区极昼范围将变______(大、小)。
(4)此时,是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的时期,此日后3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至时刻,世界时的时间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 kmB.17 kmC.33 kmD.2 900 km
【2】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地方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是
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成都平原D. 江南丘陵
【2】图中MN河段
A. 处在热带地区B. 流域面积广C. 水力资源丰富D. 支流众多
【3】丙地
A. 水稻一年三熟B. 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C. 旅游景观科学价值突出D. 景观颜色随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的经纬网示意图,相邻的经、纬线之间的度数相差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各点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在②的西南方 B. ③在④的正北方
C. ⑤在⑥的正西方 D. ④在⑤的东南方
【2】②③之间的纬线长度约为 ( )
A. 555千米 B. 1110千米
C. 2220千米 D. 333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光滑水平板上放着一块质量为的板,板上叠放着一个斜面体和一个物体(如图所示),斜面体和物体的质量分别为和,斜面体斜面的倾角为。已知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一个水平恒力F作用在上。问:F为多大时,三个物体可保持相对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求,半径为的空心球绕其本身竖直轴线旋转,角速度,在球内高度为处有一木块随同球一起旋转。问:
(1)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少时才能实现这一情况?
(2)当时,实现这一情况的条件是什么?
(3)如果木块的位置有微小的变化或球的角速度有微小的变化,木块的稳定性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涌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A. 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 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 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 湖泊与河流相通
【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江淮地区 D. 西北地区
【3】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 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沉积作用
【2】下列地理现象中,①②两地共有的是
A.冬季河流结冰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
C.季风气候显著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3】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共同有效措施是
A.平整土地B.改良土壤C.修建梯田D.植树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