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樵采
④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 增加区域降水B. 增加植被覆盖C. 采用草方格沙障D. 控制人口数量
【3】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 削减风力B. 增加杂草C. 恢复肥力D. 增加降水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根据文字材料“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物经济转化”“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可以推知其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故A正确。
【2】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源在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因而要根治生态问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D正确。故选D。
【3】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 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因此农作物休闲轮作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消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对削减风力、增加降水影响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要求:第一小题强调“直接原因”;第二小题强调“根治”;第三小题强调“主要目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2】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3】①、②、③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B. 获得的地面辐射不同
C. 水汽杂质含量不同
D. 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4】导致③、④两地气压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大气的水平运动B. 大气的垂直运动
C. 地面受热不均D. 天气状况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题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 东北部 B. 西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2】(小题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 狭窄 B. 曲折 C. 坡大 D. 路面凹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一流高科技园区。下图为不同时期苏州中心城区形态格局演变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苏州中心城区
A. 地域空间先向南北拓展而后向东西延伸
B. 形态演变主要受地形和河湖水系的影响
C. 三个阶段的形态格局演变示意图比例尺相同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受城市发展定位影响
【2】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有利于苏州市
A. 调整农业结构B. 人口均衡分布
C. 二、三产业融合D. 改变城市职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A. 通风透气B.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 防潮D. 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纬度位置C. 大气环流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阴影部分为夜,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日期①②③④四地日出的地方时不同
B.图示日期①②③④四地的昼长均相等
C.②即将迎来日出
D.③地的地转偏向力最小
【2】若阴影部分为星期三,其余部分为星期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全球各地必定昼夜等长
B.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5/6
C.④地正好迎来日落
D.此时①地的地方时为24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某区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a国的气候特征是( )
A. 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B. 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C. 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D. 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2】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后采珠业迅速衰退,其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市场需求量锐减 B. 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C. 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D. 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右图为左图中甲地自然景观,高大的树木是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关于甲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干旱少雨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全年高温多雨D. 干湿季节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的名称填入上图相应括号中。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率下降,其次________是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_率的下降。
(6)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一般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