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材料二 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下垫面不同,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热量扩散快。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

【解析】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这是因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示有: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增加绿地和水面,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可以减小热岛程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和西端两侧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端人口稠密,西端地广人稀

B. 东端城市化进程快,西端城市化水平高

C. 东端产业结构层次高,西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端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西端农牧业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一些探究。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中,假设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上,没有回归移动,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将无法再找到,据此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2研究表明,若在北半球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其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差异

B.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差异

C. 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D. 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某市2016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中的序号是

A. ③②① B. ④⑤⑥ C. ⑥⑤④ D. ①②③

2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 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

B. 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C.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 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3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6.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D是山谷,EF是山脊

B. 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400

C. A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

D. A地比B地降水多

2该处山脉走向为(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 D. 西北-东南走向

3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最大高差可能有(

A. 599 B. 101 C. 198 D. 2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11月8日,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省沿海,之后横穿菲律宾中部地区。“海燕”对菲律宾造成重创,截至11月15日,“海燕”造成菲律宾4 460人死亡,92万人流离失所,灾民人数达1 180万。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2判断台风“海燕”能否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

A. 形成原因

B. 形成源地

C. 移动路径

D. 移动快慢

3当台风中心移动到我国宁波东部海域时,宁波市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海燕”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2015年7月21日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 (高压、低压);

(2)丙处的风向为 。丙、戊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试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画出甲、乙天气系统中心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4)甲乙两地温差较大的是 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

A. 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 B. 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

C. 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主 D. 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高等教育机会低

2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

A. 降低社会抚养比 B. 劳动力短缺

C. 恶化人口性别结构 D.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