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1、“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2及有关资料,回答:
(1)图1中的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的十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________。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欧洲 北美洲 亚洲
(2)美国 印度
(3)中国 煤炭
(4)法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
(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
(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
(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8)减少CO2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保护热带雨林,扩大绿地面积。
解析:本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说明有关现象,分析其形成因素,同时又要求答出治理措施,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例的含义,从图中正确地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本题提醒考生:平时要关心身边的地理现象,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课标本) 人教版课标本 题型:069
读图(A)“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图(B)“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图(C)“CO2浓度每年增加1%全球气温变化模式”,分析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1)图(A)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所示十国中,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居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3)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CO2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美国此举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5)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城市二至日正午太阳照射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城市可能是
A、孟买 B、堪培拉 C、圣保罗 D、开罗
下列说法与该城市所在大洲相符合的是
A、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洲 B、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
C、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 D、没有热带气候的洲
该城市的主导工业部门是
A、煤炭工业 B、纺织工业 C、石油工业 D、钢铁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示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跨世界两大洲、两大洋
B. 图示区域中A区域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资源产区
C. B区域的实际面积大于A区域的实际面积
D. 图示区域中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2.关于B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所在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B.B区域有该国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
C.B区域的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
D.B所在区域自然带分布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1.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Y地所在国是
A.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国家 B.所大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C.所在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D.羊毛、小麦的重要输出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