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 甲位于大洋西岸 B. 甲位于大洋东岸
C. 图示区域为南半球 D. 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若甲地1月与7月的温差和乙地1月与7月的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 8 ℃、 18 ℃ B. 9 ℃、 19 ℃
C. 18 ℃、 8 ℃ D. 19 ℃、 9 ℃
【答案】
【1】B
【2】A
【解析】
【1】图示m表示大陆海岸线,若只考虑海陆分布对等温线的影响,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是凸向南,海洋等温线凸向北,7月相反;由此可判断甲是陆地,乙是海洋。,即甲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不可能是大洋东岸。选B正确。
【2】若甲地1月与7月的温差和乙地1月与7月的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说明甲地、乙地7月的气温为24 ℃;由此可知甲地1月的气温为24 ℃-16 ℃= 8 ℃,即图中等温线a的值为8 ℃。;乙地1月的气温为24 ℃-6 ℃=1 8 ℃,即图中等温线c的值为1 8 ℃。选A正确。
【点晴】
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性的影响,等温线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是凸向南,海洋等温线凸向北,7月相反;由此可判断甲乙所在的海陆位置。由题目给定的等温线的值可判断出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再由1月和7月温差得出甲乙两点1月和7月的气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引以为豪的“超级工程”。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50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7公里。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了一个人工岛,为减少大自然或人为的影响,两个人工岛周围排放了石墩形成陡坡,坡面延伸至海面下,海面下坡度减小形成浅滩。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工岛周围堤岸修筑成陡坡的主要目的是
A.减弱海浪侵蚀B.避免船只撞击
C.防止海水倒灌D.减小遂口风速
【2】人工岛附近设置浅滩的主要目的是
A.减弱海浪大小B.避免船只撞击
C.利于生物栖息D.防止潮涌深入
【3】珠港澳大桥建成后
A.使各城市职能完善并趋同B.加快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区域经济政策一体化D.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多便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 )
A. 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 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 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 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2】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 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C. 提高资源利用率
D. 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钓鱼岛面积约4.38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读“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A.0.9千米B.1.85千米C.2.5千米D.3.6千米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拍摄山峰最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山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R1为引水管道,R2、R3为河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山与某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5米 B. 40米
C. 45米 D. 60米
【2】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1可自流输水 B. R2河水注入R3
C. R3可能有凌汛 D. 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自古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地,但由于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该地,流速陡降,易淤易决,也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图1为成都平原地形分布图。
材料二: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历经两千余年都保存完整并发挥调蓄作用,即使汶川大地震都未受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图2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图3为某流域简图。
材料三:下表为都江堰和成都多年平均降水资料。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区位优势。
(2)依据材料一、三,对比分析都江堰和成都两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及其成因。
(3)依据上述材料,简析历史上成都平原地区洪灾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图3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①②③④中的哪一个地方?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被动房”是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来的绿色建筑方式之一,指的是仅通过建筑的能源环境机满足室内的通风、空气净化,且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近年来,中国也开始高度重视建筑业的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修建“被动房”建筑的直接目的是 ( )
A.节约建筑能源消耗B.降低建筑成本
C.提高城市绿化面积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被动房建筑在设计与施工时最需考虑的问题是 ( )
A.建筑物的供热系统B.建筑物的气密性
C.生活用水的回收率D.外墙门窗的通风性
【3】下列属于能源环境机作用的是 ( )
①过滤室外新风,净化空气 ②节约空调用电量
③燃烧煤炭为建筑物供暖 ④恒定室内温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很多山脉成为主要的地理分界线。读我国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山脉①
A.东侧位于半湿润地区,西侧位于半干旱区
B.东侧的植被为荒漠、草原,西侧的植被为草原
C.东侧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西侧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东侧以发展畜牧业为主,西侧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2】图中序号对应的山脉和分界线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太行山--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B.③--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C.⑤--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D.⑥--秦岭--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线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草原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畜牧业B.乙地发展经济的限制因素是水源
C.丙地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D.丁地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古代埃及位于尼罗河的下游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尼罗河下游的景观示意图
(l)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下表中的两个象形文字,代表帆船不同的航行方向,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填写下表。
(2)填写下表,分析古埃及民居特征的地理背景。
(3)冬小麦的种植及高产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分析古埃及冬小麦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4)很多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而灰飞烟灭,古埃及文明却在这块土地上繁荣长达3000多年。分析古埃及的天然防卫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