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斜线区域为季节性渔场。
完成下列问题。
【1】该渔场的原因主要得益于
A. 寒暖流交汇 B. 底层海水上泛
C. 水温高,浮游生物丰富 D. 靠近陆地,营养物质丰富
【2】该渔场最适宜捕捞的时间是
A. 3-5 月 B. 6-8 月
C. 9-11 月 D. 12-次年 2 月
【答案】
【1】 B
【2】 B
【解析】
【1】该渔场位于北印度洋海域,海域受季风影响,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为离岸风,风吹动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底层冷海水上泛,底层饵料随之上涌,表层水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因此该渔场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底层海水上泛;渔场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无关,海水上泛会导致水温下降,虽靠近陆地,但并无大江大河注入。据此分析选B。
【2】结合上题可知,该渔场的形成主要与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有关,由于西南季风盛行于6-8 月,此时饵料最多,渔业最丰富,故此时是最适宜捕捞的时间,据此分析选B。
渔场形成的条件:
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地理、生物。根据四类影响因子进行 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地理: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栖生物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虎林市地理位置示意图。虎林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与之相关的深加工企业很少。该地近年来面临农民丰收不增收、土地退化和内涝等现象,原因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且营销意识差,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外出务工明显增加。为了改变现状,虎林市出台发展了“处方农业”——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民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该地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小麦灌浆期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1)说明发展“处方农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2)该地小麦主要种在平坦且较高处的河流沿线的冲积平原地区。分析该地形区有利于小麦种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
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河流B. 气候C. 地形D. 资金
【2】“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利于( )
①提高社会对汉江水质的关注
②缓解西安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③缓解渭河下游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④提高渭河流域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东南部巴里省,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保存着1000多座1 6世纪以来逃到此地的难民修建的白色石顶屋,被称为特鲁里尖顶民居(如下图所示)。该民居主要利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石块粗糙堆砌而成,其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特鲁里尖顶民居采用小块石灰石建屋的地理背景最可能是
A. 防御野兽袭击B. 石矿开采方便
C. 缺少高大树木D. 保护自然环境
【2】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
A. 增加室内光线强度B. 控制白天室内温度
C. 防治房屋潮湿腐烂D. 提高房屋坚固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东西岩风景区观察地质地貌景观。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下图为该景区某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景区岩石主要成因
A. 岩浆侵入B. 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 岩浆喷出D. 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2】峭壁中横向裂缝产生的可能原因
A. 变质作用B. 岩浆活动
C. 差异风化D. 流水沉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纳米比亚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拥有非洲第一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刚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苏丝斯黎红沙漠国家公园,是天文爱好者观望星空的理想胜地。埃托沙盐沼位于纳米比亚北部,地处埃托沙盆地,是非洲最大的内陆盐沼。它平时干涸,地表多覆盖薄层盐壳;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洪水期间,盐沼充水,成为附近居民和畜群的季节性饮用水源。
材料二 下图为纳米比亚相关信息简图。
(1)简析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红沙漠成为非洲第一个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原因。
(2)简述每年埃托沙盐沼洪水期形成的原因。
(3)分析埃托沙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埃托沙盐沼的开发带来的好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海岛和海岸山脉西侧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温带雨林,东西绵延400公里。这里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局地甚至高达3000-4000毫米。林区动植物资源都极为丰富,不过与热带雨林相比,此处的树木的种类并不多。生长的树木多为高大挺拔的针叶植物,例如冷杉、云杉、雪松等等,只在靠近海岸、沼泽、湖泊等树木相对稀少的地带,才见得到低矮的阔叶植物。在茂密的树林间也躲藏了多种小型和大型的哺乳动物,如灰狼、灰熊、黑熊、白灵熊等等。
(1)指出温带雨林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2)动物生存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及足够的活动空间,而植被的生长则与热量、光照、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试对温带雨林大部分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树木种类不多进行合理的解释。
(3)目前对于该地区温带雨林是否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人们持有不同意见。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13年江苏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耕地面积扩大B.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C.农业科技投入增加D.粮食主产区人口减少
【2】江苏省内各地市人口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人口生育意愿差异
C.人口老龄化的差异D.医疗卫生水平差异
【3】苏州市粮食增产较其他地市低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快,农业劳动力少B.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少
C.农业重视程度差,投入不足D.城市化进程快,农业结构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灌溉农业发达,大量种植葡萄、紫花苜蓿、棉花,是中亚的“果蔬盆”。前苏联时期在该盆地内修建了大量的灌渠等灌溉设施。近年从中国引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产量迅速提高。下图是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图。
(1)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种植的自然区位优势。
(2)说出费尔干纳盆地灌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该地灌溉发达,但仍从中国大量引入节水农业设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