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和农业技术条件(良种、化肥、机械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3)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从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
(4)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有关.应对措施从引起的原因分析.
解答 解:(1)B地在松嫩平原,A地地处呼伦贝尔高原;相比B地,A的纬度位置高,海拔高,获得太阳光热少;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寒冷;位于冬季风迎风坡更加寒冷.
(2)B地在松嫩平原,A地地处呼伦贝尔高原;与A地相比,B地海拔较低,平原广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纬度和海拔较低,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水热组合好;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3)东北是老的传统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机制、就业环境不景气等原因,往日的 优势产业成了夕阳产业,早期迁入人口后代返迁;传统重工业基地,环境质量差,就业机会少,也导致人口外迁;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对人才吸引力弱;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口增加,加速人口外迁;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人才流失严重.
(4)A地呼伦贝尔高原,以畜牧业为主:过渡放牧、过渡开垦等导致土地荒漠化.应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草场;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科学放 牧,限制载畜量;采用植物固沙为主,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人工治理荒漠;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B地松嫩平原,以种植业为主:过渡开垦,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导致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湿地面积减小.应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提高土地生态效益.针对湿地面积减小: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故答案为:(1)纬度位置高;海拔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
(2)与A地相比,B地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水热组合好;灌溉水源充足.
(3)早期迁入人口后代返迁;传统重工业基地,环境质量差;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口增加;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人才流失严重.就业机会少.
(4)A地: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采用植物固沙为主(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水资源合理利用.
B地: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或湿地面积减小.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等. 湿地面积减小: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回复湿地生态环境.
点评 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崩塌断裂形成的构造地震危害最大 | |
B. | 地震灾害的发生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我们无法预测 | |
C. | 地震的大小一般用震级表示,而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 | |
D. | 距离震中越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越严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