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蜀锦产于四川,但四川却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锦(下图)出土于新疆和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四川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的原因是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B.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C.气候潮湿,不易保存D.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2】“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现于东方天空的现象。下列有关其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五星公转速度各不相同
③五星自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④五星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以及天体系统相关知识。
【1】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完整蜀锦的主要原因是跟当时的气候有关,四川盆地地形,气候潮湿,水分热量难以散失,丝质品极易发霉,不易保存,C正确。蜀锦产于四川,丝绸深受人们喜欢,市场狭小不是原因,A错。当时已经有了丝绸之路,成都位于南方丝绸之路中心地带,宋代以前蜀锦不完整和交通无关,B错。战事频发,损毁严重和蜀锦宋代以前出土的不完整无关,宋代以后依然有战事,D错误。故选C。
【2】“五星出东方”这一天文现象是在描述地球在自转,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五星公转轨道长短不同,公转速度各不相同,在某一时刻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才有可能同现于东方天空的现象,此现象不常见。与五星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无关,且自转并不都是自西向东。①②正确。A正确。选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分布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热力原因、辐合
B.乙:动力原因、下沉
C.甲:动力原因、上升
D.乙:热力原因、辐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是中亚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风沙
C. 降水D. 气温
【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增加
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沙特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石化企业,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截至目前,沙特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分别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1)幼发拉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其河流下游水量的变化特征是越往下游越小,说明其原因。
(2)分析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3)说明朱拜勒工业城发展石油加工业优越的区位条件。
(4)指出沙特阿拉伯最适合开发的新能源,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断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渤缩小.
(1)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2)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年4月某时刻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2】此时,北京和银川的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东南风B.东南风、西北风C.西北风、西北风D.西南风、东北风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不利于PM2.5扩散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表示某市1980—2009城市化的过程。近年来,该市暴雨次数增加,城市内涝多发。
(1)根据上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市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近年来该城市内涝多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B.2时30分
C.8时00分D.3时30分
【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和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
C.上海D.广州
【3】若AB弧表示2015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时间,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D.2月28日14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
材料二 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如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望加锡 | 734 | 533 | 391 | 235 | 127 | 66 | 48 | 15 | 32 | 83 | 273 | 549 |
艾利安格拉 | 204 | 243 | 269 | 181 | 37 | 10 | 4 | 1.3 | 4 | 16 | 55 | 161 |
(1)描述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的降水特点差异并分析原因。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茫咖撒人前往澳洲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的时间与航线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分析,望加锡远洋海参捕捞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指出茫咖撒人回归途中在甲地最有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并分析该灾害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