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
 
,日期为
 
日前后,C点
 
时日出.
(2)D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
 
,纬度
 

(3)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4)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为
 
,A在B的
 
方向.
(5)此日D点的昼长是
 
小时,此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6)B点(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7)画出该日光照侧视图.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昼夜长短的变化
专题:
分析:(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出=12-昼长/2.
(2)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的经度越来越大、西经的经度越来越小.
(3)在俯视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00或24:00.日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00/24:00所在的经线.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从南往北昼长越来越长.判断方位分两步走:先判断东西再判断南北.
(5)D点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
(6)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7)据图分析该图为夏至日的光照图.
解答: 解:(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表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C点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所以日出时刻为6:00(C点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好是日出时刻).
(2)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的经度越来越大、西经的经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D点的经度为135°E.D点又位于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
(3)在俯视图中: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00或24:00.说明135°E为0:00或24:0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23时.
日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00/24:00所在的经线(135°E),因此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为180°向东一直到135°E.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ABCD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ACBD.夏至日从南往北昼长越来越长,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昼长由长到短为DBAC.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A在B的西边,同时A又在B的南边,所以A在B的西南方向.
(5)D点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6)B点正午太阳高度=90°-(40°N与23°26′N之间的差值)=73°26′.
(7)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画图时要注意晨昏线和太阳光线.
故答案为:
(1)夏至    6月22    6
(2)135°E    66°34′N
(3)23    180°经线向东一直到135°E
(4)ACBD   DBAC   西南
(5)24   昼短夜长
(6)73°26′
(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读图,能通过俯视图判断节气,以及在俯视图中找参照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南纬20°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图1).

材料二 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区域气压中心及盛行风分布示意图(图2).
(1)简述材料一所示空气环流运动的成因.
(2)列出材料二中G、L和N三个地理事物的名称.
(3)受材料一空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材料二中的W势力有所增强.在此情况下,G和L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30°E,20°N
B、150°E,20°S
C、30°E,20°S
D、150°E,2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莫斯科(东二区)的区时为(  )
A、10月1日12时59分57秒
B、10月2日 0时59分57秒
C、10月1日 0时59分57秒
D、10月2日12时59分57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日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旗杆测量太阳高度,每隔一小时在操场地面上画出旗杆投影,如图示意该日部分时段内旗杆的影子轨迹.关于该日该地的推测,正确的组合是(  )
A、时间--3月21日  地点--(100°E,0°)
B、时间--6月22日  地点--(100°E,23.5°N)
C、时间--9月23日  地点--(130°E,0°)
D、时间--12月22日 地点--(130°E,2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过了图中的①②③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层的直接热源是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
(2)人类活动使大气层遭到破坏,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全球变暖出现在
 
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
 
(节气)前后,若 C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3)B点的夜长为
 
小时,B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此时C点地方时是
 

(4)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处大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3年7、8月间,长三角罕见持续酷热干旱,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梅雨期偏短
B、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
C、暖锋持续控制
D、北上台风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