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四个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人口密度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国家是
A. 中国、法国、印度、美国 B. 印度、中国、美国、法国
C. 中国、印度、法国、美国 D. 印度、美国、中国、法国
【2】【2】就目前国际人口迁移而言,四个国家人口迁移的主流是
A. 甲、乙迁往丙、丁 B. 甲、丙迁往乙、丁
C. 甲、丁迁往乙、丙 D. 乙、丙迁往甲、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 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C.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甲是郊区,乙是市区 D. 若该环流发生在山谷地区,则甲是山坡,乙是山谷
【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 ③为比较湿润的气流 B. 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 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C. 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D. 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3)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
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m/s)。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以下四地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40°N~60°N 的西风带中
B. 西临大西洋,海岸线平直,利于湿润气流的深入
C. 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势,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温暖湿润的海洋风深入内陆
D. 北大西洋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 阿尔泰山 B. 祁连山 C. 昆仑山 D. 天山
【2】关于②地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水力资源贫乏
C. 位于太平洋板块 D. 多火山地震
【3】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小麦输往路线 B. 乙-石油输往路线
C. 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 丁-铁矿输往路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C.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3】
A. 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