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雪峰山
2.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是
A. 天山、北京故宫 B. 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
C. 黄山、泰山 D. 武夷山、嵩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南九校联考高三上质量考评四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在肯尼亚纳纽基(0°,34°E)施工的工程人员测得工地某日日出方向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东偏南2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A. 柏林 B. 墨西哥城 C. 纽约 D. 旧金山
2.
A. 新加坡有太阳直射现象 B. 北京的白天时间在变长
C. 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D. 意大利罗马酷暑难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四川成都成都七中高三上一诊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北京市两地铁站进出站客流量小时分布曲线图。其中,Z-score标准化值为正,表示该站点一小时内的客流量高于当天平均客流量,为负则表示低于平均客流量。据此,回答下题。
11.甲乙两个地铁站
A.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 B.甲附近的功能区以商业区为主
C.乙附近以工业区或住宅区为主 D.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辽河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
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
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B.乙地狂风暴雪 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丁地雨过天晴
2.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大部分地区( )
A.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短 B.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上月考试卷 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 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 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二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鄂尔多斯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该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工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的直接效益不包括( )
A.共同利用了基础设施 B.平衡职工性别比例
C.增大了生产规模 D.加强了技术联系与生产协作
2.有关该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延长了产业链,节约了生产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