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层22km~27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km,高纬度为8~9km。据图示对流层的高度12km,可以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对流层中的水汽、C02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部分,所以对流层的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其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3)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答案:(1)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km,在高纬8~9km (2)地面辐射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空气对流显著 (3)O3(臭氧) 臭氧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成都十八中高2009级2008-2009学年2月考地理试题人教版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9
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 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
(2)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_____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_____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___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
(3)缓解环境问题 ③可采取的措施有:调整______;提高_____利用率,开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6分)重庆,中央直辖市,简称渝或巴,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等,典型组团式城市,下辖19区15县4自治县,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航运、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通信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重庆形成“雾都”的自然原因。 (4分)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重庆“巴山夜雨”的形成机制。(4分)
(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条件。(10分)
(4)渝西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其形成条件。(10分)
(5)分析重庆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所,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和图中甲地区1月与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A 、B 、C 、D 。图中A→B→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2)简析甲地成为该气候最典型分布地区的原因。
(3)图乙国的东北部和中部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优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