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国城市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目前中国部分城市急需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下图为华北某特大城市“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0.近几年我国部分大城市出现“一雨即涝”现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大城市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
B.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
C.城市绿地总面积增加
D.排水体系建设滞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是自东向西飞行 B. 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 都是向低纬飞行 D. 都是向高纬飞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本溪高级中学高二12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年~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
C.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上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3.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
A.青壮年负担加重 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
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 D.加重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5为“亚欧大陆40ºN~50º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2.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建成区的面积扩大 B.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D.城市数量的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题。
5.关于图中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 位于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位于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降温减湿作用
D.位于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1)描述圣彼得堡市的气候特征。
(2)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3)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蚌埠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温是地面以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统称,不同季节地温随深度变化情况不同。入春后,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与射出辐射的差额)为正值,地面温度升高,一定深度内能量从地面向地下传递;入秋后,地面净辐射为负值,地面温度下降,一定深度内能量从地下向地面传递。图为某地形区一监测点(年平均气温为一5. 3℃)监测3月和9月地温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珠江三角洲 B. 关中平原 C. 青藏高原 D. 两广丘陵
2.
A. 地下2m B. 地下4m C. 地下6m D. 地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