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热带地区 B.亚热带地区
C.温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可能是因为
A.N为迎风坡,S为背风坡 B.S为迎风坡,N为背风坡
C.N为向阳坡,S为背阳坡 D.S为向阳坡,N为背阳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0时经线的经度为60°W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高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2.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C.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季节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9~10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公转轨道图中,若A、B、C、D分别代表地球的两分两至日,回答下题。
1.地球公转到B点时,属于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汕头市正午的日影处在一年中最长时,地球公转到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下列各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 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其开发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主要是
A.交通运输 B.技术 C.政策 D.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潮州金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
A.多火山地震 B.橄榄林广布
C.高原山地为主 D.西风影响明显
2.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流向 B.板块运动
C.径流分布 D.火山喷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左图;)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右图)
材料二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公里,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1)指出湖南省降水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7分)
(3)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