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序号所在位置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甲——重熔再生 | B.乙——变质作用 |
C.丙——沉积作用 | D.丁——冷却凝固 |
A.维苏威火山 | B.东非大裂谷 |
C.喜玛拉雅山 | D.长江三角洲 |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即图示的②③④部分。①表示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
【小题2】地质循环的过程一般可结合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作用,图示甲生成沉积岩,故判断为外力作用;乙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变质作用;丙生成岩浆岩,故判断为冷凝作用;丁生成岩浆,故判断为重熔再生。
【小题3】图示M生成沉积岩,故应判断属于外力作用,火山、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脉都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而长三角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外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差异,并能结合地质循环的过程,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具体的地质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 B.发展历史不同 |
C.政府作用不同 | D.发展程度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市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90年代,地下水利用超过地表水。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现状,2012年7月1日《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正式施行。据此完成题。
【小题1】地下水被大量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骤减 | B.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增大 |
C.城市规模扩大,需水量增加 | D.土壤污染严重,耗水量提高 |
A.寒潮频繁发生 | B.土壤污染消失 | C.地表径流增加 | D.地面出现沉降 |
A.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
B.控制水汽输送,有效改变水循环模式 |
C.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本地动植物种类 |
D.防治水体污染,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
A.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专家认为地球和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地球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
A.月球阻挡 | B.地质作用改造 | C.地表布满岩石 | D.地表水体覆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读下列“中国政区图”,回答题。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最主要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高温多雨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降水较少 |
A.乙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B.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 D.陆地交通最为便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题。
【小题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 |
B.季节性积雪融水 |
C.雨水 |
D.地下水 |
A.台风雨 | B.锋面雨 |
C.地形雨 | D.对流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