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2005年2月16日下午1时,《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作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理由是议定书对走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5%,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却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

(1)

下列关于大气温室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温室气体主要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

C.

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D.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使地球上热量收支失去平衡

(2)

美国之所以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主要是保护本国的

[  ]

A.

软件和冶金行业

B.

石油和汽车行业

C.

宇航和钢铁行业

D.

餐饮和汽车行业

答案:1.D;2.B;
解析:

(1)

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氯氟烃等,其增加会导致全球热量收支失衡,全球变暖。

(2)

石油和汽车行业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行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

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共16分)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2分)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4分)

(4)根据图甲和图乙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