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12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全长540公里,流域面积20197平方公里。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疏勒河流域的开发力度,成果显著。下图为疏勒河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洪和发电 B.发电和灌溉
C.航运和灌溉 D.航运和养殖
2.关于疏勒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下游的流量剧增
C.流量具有日变化 D.流量年际变化大
3.推测疏勒河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
A.流域盐碱化程度减轻 B.河流下游的草原增加
C.流域内的降水量大增 D.流域环境承载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C.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D.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营销的城市分别是
A.北京 B.拉萨 C.上海 D.重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一下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环境极差 B.地价太高 C.交通不便 D.设施不全
2.③区域可能属于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一下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现代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2.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
3.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第九次适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第二次仿真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 B.1960-1970
C.2000-2010 D.2040-2050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按迁移方向划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向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向农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