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5--16题。
15.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16.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问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示意欧州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读图完成47—48题。
47.城市a~c( )
A.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 D.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48.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非洲大陆某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月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7.对甲地降水影响较大的是
A.东南信风 B.赤道低压 C.副热带高压 D.西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 如图4,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称泊尔洞)。
图4
28.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
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
29.关于五原附近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冬末春初,河套地区河流有凌汛现象
B.植被以阔叶林为主
C.农业灌溉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D.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城市(46°N,127.5°E)某公司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如下图)。读图完成5—6题。
5.6月某日天气晴好,胡先生8点(北京时间,下同)将车停到当日庇荫条件最好的停车位,办公楼刚好为汽车挡住阳光,为确保在胡先生16时下班前爱车不被阳光暴晒,他应该:
A.下班前不必将移车位 B.最迟15: 30前要移车位
C.最迟15时前要移车位 D.最迟14: 30前要移车位
6.下列节E|中,阳光照射办公楼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圣诞节 B.国庆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月某日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分布图,联系所学回答问题: (12分)
(1)该日内蒙古河套平原的天气系统是 ,天气状况是 。(4分)
(2)据图,该日上海一大连和上海一广州航线中,航运安全隐患较大的航段是 ,原因是____ 。(4分)
(3)丙、丁两地风力的大小关系的是 ,原因是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据此回答15~16题。
15.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我国
A.人口死亡率增高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人口出现负增长
16.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
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0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26~28题。
26.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以上人口
比重将分别达到约
A.58% 22% B.1 9% 22%
C.22% 19% D.1 9% 58%
27.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劳动力不足
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D.人口老龄化
2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逐步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周边地貌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断裂下陷
2.如今的月牙泉水量日趋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