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80年,国家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北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材料二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买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邵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利用国际资源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对外开放的政策古已有之。历史上唐朝的对外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格局对我国的影响。
(3) 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相连的铁路线是A 和B 。
(4) 2007年中国石化在图中北海市投资建设一大型的石油化工厂,请分析该地发展石油化工的区位因素。
(5) 图中甲地属 气候,该地的椰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方位?分析其原因。
(6)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特征:政治上,鼓励与亚、欧、非国家来往,对外交往频繁;经济上,贸易来往密切,商贸物品大为增加;文化上兼收并蓄,不仅传播唐文化,且广泛吸收各国先进的文化成果。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文化领先,海陆交通发达,政策开明兼容。
(2)特点: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向内地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而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影响:增强了综合国力,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南昆线 湘桂线
(4)①北海湾、莺歌海有丰富石油资源②临近世界石油输出地,便于进口石油加工;③位于港口,海陆交通便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外贸总额中各国所占的比例
美国 | 英国 | 日本 |
53.10% | 4.55% | 0.99% |
材料二 2002年中国进出口市场按照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由大到小排序的前十位贸易伙伴。(如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往来的。50年初,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与地区有60多个。……到1980年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与地区上升到180个左右,到1990年,中国已与世界227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逐步形成了以日本、香港、欧盟、美国为主,周边国家和地区为辅的贸易市场格局。
(1)简述不同历史时期,中美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2)上海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其周围的农业为纺织业提供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等。我国棉纺织工业布局(除了上海,天津等老工业基地以外),主要是接近____或 _____的广大内地。
(3)与解放初相比,我国对外贸易不仅总额迅猛增长,其出口的商品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初以_____产品出口为主,现在以____出口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分析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80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 ,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 ;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
。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4)试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湖北省襄阳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湖北省襄阳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