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华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自然植被生长较好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图中四个地点中适宜建设火情瞭望台的是( )

A.a B.b C.c D.d

 

1.A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b地位于鞍部,地势开阔,但水源缺乏;c靠近河流,有水源,但位于阴坡,光照不足;d地位于阴坡,且远离河流,水源不足。

2.b地位于鞍部,地势较高且平坦开阔,适宜建设火情瞭望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安达高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上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由甲地起程,沿着最短路线到达丙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向一直向东 B.航向一直向西

C.途径三个时区 D.穿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

3.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7770千米。无论从乙地到丁地,还是从丁地到乙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北走,后向南走。据此判断,丁地可能处在( )

A.赤道附近 B.南极附近

C.北极附近 D.不可能有此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省等)高三12月统一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完成下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是根据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绘制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关于乙、丙两种气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乙分布在大陆内部,丙分布在大陆西岸

B.乙、丙所处纬度大致相同,环流条件相差很大

C.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丙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D.乙降水年际变率小,丙降水年际变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8分)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云龙县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方果农利用农家有机材料如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

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

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但覆盖时应避开2

—3月份。

材料二 下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图”,A、B为两苹果产地。

 

 

(1)分析A、B两地年太阳日照时数的差异及原因。(3分)

(2)建苹果汁企业,A地相对B地的优势区位有哪些?(3分)

(3)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度高三上期中统一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地区地层变动的先后顺序为( )

A.褶皱弯曲、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B.岩浆侵入、断层形成、褶皱弯曲

C.断层形成、褶皱弯曲、岩浆侵入

D.褶皱弯曲、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