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形区自然环境特征联系示意图,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A.华北平原 | B.青藏高原 | C.塔里木盆地 | D.江南丘陵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人口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面图1反映了我囯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的时间变化,图2反映了人口红利消失前后日本经济走势,图3反映了估计的中囯各个时期GDP潜在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抚养比与就业比呈负相关,两者之和为100% |
B.人口抚养比下降期有利于经济较快增长 |
C.我国建国初期人口抚养比上升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高 |
D.我国2013年后人口抚养比上升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低 |
A.日本人口红利期出现比中国早 |
B.日本老龄化比中国严重,老年人比中国多 |
C.日本人口红利期人口抚养比变化较慢 |
D.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负债期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右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 B.人口数量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石油资源丰富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6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比较6个省区,可知
A.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最广阔 |
B.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 |
C.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 |
D.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高 |
A.RS | B.GPS | C.GPRS | D.GI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图,该市东临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40—50m;西南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合理的是
A.乙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 B.丙地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 |
C.丁地附近种植红树林 | D.丙地附近建设海滨浴场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丙相同 | B.乙的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大 |
C.乙的服务功能比戊多 |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第下列问题。
【小题1】下面关于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B.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 |
C.以雨水补给为主 | D.是非洲最大的内流河 |
A.6时 | B.6时20分 | C.5时20分 | D.6时40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我国“城市人口集聚优势区位转移规律示意图”,可推断
A.我国目前多数城市处于第三阶段 |
B.三阶段中中心区地价最昂贵的是第一阶段 |
C.城市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提高外围人口集聚优势 |
D.第三阶段中心区人口集聚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租水平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2013年1月至2月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A.①处地震时太阳直射点南移 | B.②处震级最高,震源最深 |
C.③处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 D.④处地震时可能引发海啸 |
A.确定震中精确位置 | B.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
C.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 D.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甲图)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
B.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
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 |
D.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
A.整体性规律 |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