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1为埃及某地的景观照片,其岩层中含有化石.图2表示地球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其中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图中字母表示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题.

(1)塑造图1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2)图2中的字母能代表图1所示地貌景观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1)A
(2)B
【解析】(1)图1为埃及某地的景观照片,其岩层中含有化石,塑造图1中地貌景观为风蚀蘑菇,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2)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图中字母表示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图1所示地貌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符号的是b.

故选:(1)A.(2)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如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题.

(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C.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D.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数量 B. 自然条件 C. 经济发展 D. 人口迁移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A.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B.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 郊区城市化 D. 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2)在a和b两个补给区中,有利于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地区代号是 , 理由是
(3)从利用上讲,C层地下水的主要优点是 , 它分布的地区地质构造多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1)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2) 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北京时间早晨6点的全球昼夜半球图,分析回答:

(1)这天是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2)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此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此时B点昼长为小时;此时连云港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将如何变化?

(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5)某物体由A向C方向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力的影响,其运动方向会先向偏(左或右),后向偏(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后要扩大淡水资源,从长远来看应该用最经济的办法解决( )

A. 污水处理 B. 海水淡化

C. 运输南极冰川 D. 研制新型节水设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题.

(1)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写出四点所示节气:
ABCD
②写出四点所示日期:
ABCD
(2)在图中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在A点所在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3)地球由B公转到D期间,是北半球的半年(填冬或夏);地球由D公转到B期间,是北半球的半年(填冬或夏).
(4)地球由A公转到B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状况是 , 库尔勒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