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3分)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3分)
(1)沪、苏、津、粤     ①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等,使平均寿命延长。(4分)
(2)沪、粤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3分)
(3)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原因: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3分)
(4)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社会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3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的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即可判断为老龄化。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故可从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和总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影响上述省区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分析,总人口增长缓慢主要结合我国的计算生育政策分析。(2)直接从表格数据人口承载状况分析,人口承载系数越低,表示人口负担越小。结合人口承载状况为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分析,说明该地区的理论承载密度较大,故可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3)直接从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判断即可。原因主要从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方面分析。(4)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主要从我国的人口变化和耕地变化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目前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生态恶化、生态退耕和城市化占用耕地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学生应抓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能掌握影响老龄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等基本内容,注意与区域实际相结合,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A表示_________国家,B表示_________国家。(2分)
(2)A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     _,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4分)
(3)从平均年龄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__________,B国较__________。(2分)
(4)分析两国各自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及相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4分)
A图人口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图人口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题。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小题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小题。

小题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利用有关人口知识,回答下题。
小题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小题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完成题。

小题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小题2: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B.日本
C.印度D.泰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性别

原因
分类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性别

经济性原因
56.2
217.3
家庭性原因
34.5
39.0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11.5
5.9
24.3
12.9
1.6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9.9
10.4
14.2
75.9
67.4
9.7
其他原因
9.3
215.0
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右面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2:图1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图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积极意义:                                                            
社会问题:                                                           
(3)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该省何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4)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