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与流水作用相关的地貌类型是(  )
①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②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③崇明岛的形成与扩大
④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①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②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烈形成的.
③崇明岛是泥沙淤积形成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④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解答: 解:A.①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②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烈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②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烈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③崇明岛是泥沙淤积形成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④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D.①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三大类岩石看,图中字母b代表
 
岩,c代表
 
岩,d代表
 
岩,①代表的循环过程是:①
 
,②
 
 
 

(2)图中甲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地形上是
 
,形成原因是
 

(3)甲乙丙三处哪处易发育河流和沟谷?
 

(4)按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丙处参与了
 
  循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施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1)从地质构造上看,D地属于
 
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2)A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
 
(地形),喜马拉雅山、泰山、阿尔卑斯山的构造与A相似的是
 
.B处往往形成
 
地貌,如我国的
 

(3)C、D两处适宜修建隧道的是
 
处,适合找油气的是
 
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和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0-31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反映的是黄河河口地区不同时段在黄河泥沙淤积作用和海洋潮流作用共同影响下,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1986年5月至1996年10月期间(  )
A、河口陆地总面积逐年递增
B、黄河三角洲推进距离及速度呈加快趋势
C、1990年1月以前以淤积为主,以后以侵蚀为主
D、年净增面积最多的时段为1995.3~1996.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B、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D、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正确叙述是(  )
A、外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各类岩石都不能直接形成新的岩浆
C、地壳隆起处的岩石都是岩浆岩
D、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大洋局部图,回答23~24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