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时刻 (北京时间) | 3:50 | …… | 11:10 | 11:20 | 11:30 | …… | 18:50 |
太阳高度 | 0゜ | …… | 65゜20’ | 68゜30’ | 65゜20’ | …… | 0゜ |
A.130゜E,45゜N | B.130゜E,40゜N | C.110゜E,45゜N | D.110゜E,40゜N |
A.7小时 | B.8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京市昼夜平分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当地正午(即当地地方时12时),结合上表“太阳高度日变化表”可知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对应的北京时间是11:20(东八区区时即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12-11:20=0:40,即两地相差40分钟,根据经度经度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可知两地相差40分钟,也就是经度相差10°;根据东早西晚,东经120°地方时为11:20,则地方时12时所在的经线为130°E;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来计算该地所在的纬度,此时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8°3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同减异加”,即68°30′=90-︱当地纬度-23°26′︱,由此可算得该学校纬度约为45°N。所以A项正确。
【小题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另外半球相反;据此可得出同一地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22日即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即冬至日)的夜长,根据日出与日落的太阳高度角为0°,结合上表可知6月22日的昼长(日落-日出)为18:50-3:50=9时,所以12月22日该地的夜长=9时,C项正确。
【小题3】当该校于北京时间(经线120°E地方时)6点整日出,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即为该校(130°E)地方时=6时+4分钟×(130°-120°)=6时40分,由此可判断当校为昼短夜长,即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A项错误;而北京市位于北半球,此时应是昼短夜长,B项错误;根据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项正确;只有地球公转越靠近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越快,此时无法确定地球公转是靠近近日点还是远离近日点,所以无法得出“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项错误。
【小题4】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的基本规律: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适用全球);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北半球适用);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南北半球适用)。结合题目,7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东北方,日落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北方,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1】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 B.水资源短缺 | C.人口密度较大 | D.洪水灾害频发 |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近地面与3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 |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
C.a、b和b、c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世界季风的地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图中甲处季风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洋流 | C.地形 | D.东南信风 |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洋流 | D.海陆位置 |
A.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阴雨天气增多 |
B.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
C.天安门广场在6点之前举行升旗仪式 |
D.南极大陆的企鹅正在漫长的极夜中煎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跨越宁波的第一条高铁——杭甬客运专线,将于2013年6月初正式通车运行。届时,临海铁路省内高铁路段将全线贯通,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成型。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对北边铁轨磨损较重 | B.对南边铁轨磨损较重 |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08年12月1日天空出现罕见的“双星伴月”天象奇观:月亮和金星、木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中,远看犹如一张笑脸。据天文学家解释,这是金星和木星围绕在月亮周围而形成的天文景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次天文奇观中的成员月亮和金星、木星依次属于( )
A.行星、卫星、流星 | B.卫星、彗星、行星 |
C.卫星、行星、行星 | D.恒星、卫星、行星 |
A.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组成的 |
B.总星系就是宇宙 |
C.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天体系统 |
D.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
A.有巨大的质量 | B.位于太阳系中心 |
C.有极高的温度 | D.能自己发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该日某海洋考察船由A向B航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50![]() ![]() | B.(150![]() ![]() | C.(30![]() ![]() | D.(180![]() ![]() |
A.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 B.正午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 |
C.日出到日落大于12小时 | D.日出到日落小于12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 B.山西 | C.江苏 | D.海南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