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是 ,最有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的是

(2)乙地布局在城市外围主要是为了 等。

(3)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给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第一中学高二6月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2.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 ,其形成原因是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德国、印度、巴西、日本组成的4国集团(G4)携手非洲联盟于2015年9月26日向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积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巴西和日本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德国与印度同属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前者相比,印度发展钢铁工业优势区位条件有( )

A.劳动力素质高 B.水陆交通便利

C.铁矿石丰富 D.煤炭丰富

2. 结合巴西轮廓图(左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

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

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4.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高一3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今后发展速度快

B.②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今后发展速度趋缓

C.③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④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初期阶段,今后发展依然缓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高一3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这是继 “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完成下列问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后,短期内可能

A.缓解劳动力短缺局面 B.降低家庭养老负担

C.加重毕业生就业压力 D.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

2.“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预期的新生人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

①生育观念转变

②抚养成本上升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进

④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5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所在的地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0°,则该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36.5° B. 53.5° C. 66.5° D. 8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东营市高三模拟最后一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交通条件的改善

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