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2030年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市区—新城—重点新市镇—一般镇”的层次相对完备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为“南京市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 | 规模等级 | 城镇名称 | 个数 |
中心城 | 400万人 | 南京中心城区 | 1 |
新市区 | 50-100万人 | 东山、仙林、江北 | 3 |
新城 | 20-30万人 | 板桥等 | 5 |
重点新市镇 | 5-10万人 | 汤山等 | 5 |
一般镇 | 5万人以内 | 程桥等 | 20-30 |
(1)人口(规模)(1分) 小(1分) 少(1分)
(2)降低成本(1分) 保护环境(1分)
(3)依托大学城,环境优美,政策支持等(任答两点给2分)
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的等级划分。由材料一可知:划分南京城镇规模的主要指标是人口(规模)。与南京主城区相比,板桥新城服务范围小,服务功能多。
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布局。近年来,主城区化学工业外迁,主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第(3)题,本题考查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甲地目前成为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这里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有依托大学城,环境优美,政策支持等。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具有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在2010年8月26日迎来了30周岁生日。3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30年后,这里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占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材料2:深圳市行政地图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1)能正确描述深圳30年前区域特征的是( )
A.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
B.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C.区域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
(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试分析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4)下表为深圳和厦门的经济比较,试用区域发展阶段的知识来解释深圳成为“特区经济领跑者”的原因。
宏观经济比较——GDP(单位:亿元) | |||||
2001年 | 2003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9年 | |
厦门 | 556 | 760 | 1 030 | 1 388 | 1 616 |
深圳 | 1 908 | 2 861 | 4 927 | 6 801 | 8 2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岛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为641亿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总水量大约只有207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全面启动,两岸交流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材料三:计划修建的连接海峡两岸的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线路有北线、中线,南线三个方案。如图所示:
台湾海峡隧道工程三方案比较:
北线方案:福清――平潭岛――新竹,长约122公里。
中线方案:莆田笏石――南日岛――苗栗,长约128公里。
南线方案:厦门――金山――澎湖――嘉义,长约174公里。
地质状况比较:
历史上北线方案末有超过7级的大地震,现今地震活动性一般,仅有5级左右中等地震,频度较低;南线方案也有5级6级地震。中线方案虽历史上无超过7级大地震,但一般有5级6级中强地震,现今地震频度略高。
材料四:一篇台湾游记中写道:今天游览了壮丽惊险的海岸。一路上,只见层层叠叠直向远处延伸的岩壁,以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筑在断崖中间的公路,在隧道的阻隔下,断断续续出现,如一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走廊,镶在狰狞的大理石崖壁上……
(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方面分析台湾岛水资源可利用率低的原因。
(2)分析两岸直接通航为什么能够给台湾运输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在建设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三个方案中,为什么首选北线方案?分析建设该工程的意义。
(4)材料四所反映的陡峭海岸应分布在台湾的哪一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据调查资料显示,大陆居民愿去台湾旅游的愿望特别强烈,试从旅游资源评价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 0分)环境保护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 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下表为通过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得的地物分类结构比例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监测点 | 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mg/m2) |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
S1 | 0.062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2 | 0.057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3 | 0.061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4 | 0.074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三: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为我国东部地区四个监测点,四地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点。(2分)
(2)结合材料说明S1夏季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题。(22分)
图12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群落。图13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初期形成的条件。(6分)
(2)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说出L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