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 鞭笞(tà) 塑造(sù) 削铅笔(xiāo)
B.蒙骗(méng) 搓手(cuō) 歹毒(dǎi) 郁闷(yù)
C.讥诮(qiào) 怔怔(zhèng) 撮合(cuō) 孤僻(pì)
D.滑稽(jī) 辖制(xián) 鲜见(xiǎn) 周济(jì)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⑵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
⑶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⑷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⑸ , ,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竹杆 流泻 含糊 怡然自得 B.花轿 渡船 粗鄙 甘拜下风
C.撑船 摇橹 粽子 兵慌马乱 D.葫芦 刚砂 山峦 左睇右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萧若愚
徐祯卿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1】请对本诗前两句中的“深”“心”二字分别进行简要赏析。
答:
【2】“千山万壑暮猿吟”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典论》)
(8)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文心雕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体统 纯粹 哀声叹气 兴高采烈
B. 滑稽 辨护 通宵达旦 安然无恙
C. 荒唐 胆怯 心慌意乱 循规蹈矩
D. 车蓬 原籍 垂头丧气 战战兢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宫中府中,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4)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
(8) ,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