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读图,简述京杭运河北京及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
分析:本问以一副“京杭运河沿线河底地势剖面示意图”为素材,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这一社会热点(两个热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来考查考生对地势剖面图的阅读分析能力,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地势对输水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热点”与“考点”联系密切.
解答: 解:解答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提取图中的有用信息:地势高低的变化及其描述的基本思路(分段描述),其次描述这种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如:北京至海河段,黄河至长江段地势北高南低,河水不能自流,需要建设提水工程;海河至黄河段地势北低南高,河流可以自流北上.
故答案为:北京至海河段、黄河至长江段北高南低;海河至黄河段北低南高.北高南低段河水不能向北自流,需要建设提水工程;北低南高段,河水具备自流条件.
点评:本题以京杭运河的利用和保护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北京及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A、甲丁B、乙丙C、甲乙D、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填写数码),判断理由是:
 

(2)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
 
(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3)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
 
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4)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
 
(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大致在
 
(F或G)处.当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6)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
 
(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1中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
(2)举例说出图1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两种内力作用及其表现)
(3)依据图1中信息,指出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图2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
(5)针对云南元阳梯田的景观特点,提出旅游观赏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环境与保护】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被忽视的致命“杀手”.PM25指数已经成为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数.
材料二我国四监测点PM 2.5月平均值与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对比表
监测点 PM25月平均 值(单位:tig/rn3 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百分比)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棵地 水体
S1 5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s2 47 47.7 11.81 9.33 5.43 25.73
S3 51 51.8 10.65 9.86 7.75 19.94
s4 6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材料三S1点的PM25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该测点空气质量最好的原因是
 

(2)阅读S1点PM25平均浓度图,简述该点PM25月平均浓度变化的规律,并分析该点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3)降低PM25浓度的主要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多数属于(  )
A、亚洲国家B、欧洲国家
C、非洲国家D、北美洲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
 
.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
 
,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4)东南亚华侨对中华文化心仪已久.一华侨旅游团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历史文化七日游.入境后,首先乘飞机到达著名古都城市B游览,该城市位于
 
文化副区.然后前往旅游热线区丙浏览,该旅游区有“一山一城一圣人”的说法.据此说法并结合图示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2)图1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当地情况相符的图是
 
(填代号)
(3)北京时间下午3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图2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