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丙和乙 D. 乙和丙
2.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民族独立,经济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左下图为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神钟山”景观,“神钟山”是经过长期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的高达数百米的巨型花岗岩。右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6各数字中,能代表“神钟山”岩石类型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神钟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
A.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风化、侵蚀
C. 岩浆喷出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D. 地壳抬升一岩浆喷出一风化、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普通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商业中心就是商业城市
B. 商业中心是城市内商业集中的地区
C. 商业中心就是商品交易中心
D. 商业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普通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日本地狭人稠,影响其人口容量的有利的因素有( )
①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普通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要在下图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游客的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霞光就撒满了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某边境小镇的市场上,这儿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判断回答题。
1.读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位于 ( )
A. ①图中 B. ②图中 C. ③图中 D. ④图中
2.小镇市场上聚集的境外商人,最有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
A. 朝鲜 B. 韩国 C. 俄罗斯 D. 蒙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_________。
(3)甲图中A处为______风带,D处为______风带。
(4)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它将______切断。
(5)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地,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③区( )
A. 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 常住居民最多
C. 是城市的商业中心 D. 环境质量最差
2.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 交通通达度 B. 自然环境条件
C. 基础服务设施 D. 与市中心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