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 单位:万人 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环境状况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图甲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口(单位:万人2000年)
图乙 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人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_____ 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98°E、40°N)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另外,我国还有已建成的西昌(102°E、28°N)、太原(112°E、38°N)以及即将修建的海南文昌(110°E、20°N)卫星发射基地。读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回答17~20题。
17.关于四个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酒泉位于②区,年降水量少 B.西昌位于③区,交通便利
C.太原位于①区,地形平坦开阔 D.文昌位于④区,气温年较差最大
18.关于图中各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
B.②区石油和水能资源丰富
C.③区以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为主
D.④区海拔低,多属内流区
19.由图中各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
C.种植业区和放牧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图甲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口(单位:万人2000年)
图乙 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人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